查看原文
其他

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李国墅参加“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场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8月12日上午,中共云南省委召开“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专场发布会。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新闻发言人李国墅发布新闻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省生态环境厅督察专员、新闻发言人李国墅: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生态环境厅认真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系列指示为根本遵循,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文明排头兵建设的“主战场”,坚决当好“主攻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与全省人民一道,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全力筑牢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污染防治攻坚取得显著成效。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打好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六大水系保护修复等为重点的8个标志性战役。十年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空气质量持续保持领先,全省16个州(市)政府所在地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持续超过98%,今年上半年达到99.4%。九大高原湖泊水质总体向优向好,滇池、星云湖摘掉“劣V类帽子”;六大水系水质持续改善,出境跨界断面水质100%达标;与2011年相比,全省国控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提升34.2个百分点,劣于Ⅴ类水体比例下降27.8个百分点。


二、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力度空前。省委、省政府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指示精神,扛牢扛实滇池沿岸违规违建整治政治责任,以破局姿态、根治气魄、雷霆手段抓拆违、强整改、促治理。拆除或迁出建(构)筑物面积110.69万平方米,环湖路临湖一侧减少建设用地17250亩、建筑面积639万平方米,恢复生态湖滨带14公里,一、二、三级保护区内新增绿地面积约192万平方米,滇池沿岸过度开发、无序开发、贴线开发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和根本扭转,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了铁规矩、新标杆,整改工作取得决定性成效。


三、COP15第一阶段会议成功举办。克服了疫情防控等诸多困难,145个国家,10位国家领导人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120位各国部长级官员、60余个国家驻华使节,超过5000名代表线下、线上参会。习近平总书记以视频方式出席COP15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会议收获了昆明宣言、东道国举措、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等重大成果,大会圆满、精彩和成功。我们利用COP15这个国际平台,组织生态文明论坛,大力宣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举办生物多样性展览,充分展示云南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


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成效显著。省委、省政府以鲜明的态度、坚决的措施推进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第一轮中央督察和“回头看”反馈云南的110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第二轮中央督察反馈的50个问题已完成整改8个,其他问题整改按时序推进;督察曝光的5个典型案例,完成整改2个,其余3个问题正按时序推进。3069件群众投诉举报问题,办结2896件,阶段性办结32件,办结率95.4%。7月11日,滇池沿岸长腰山过度开发问题整改作为正面典型案例在央视焦点访谈栏目进行了报道。


五、国家西南生态安全屏障逐步牢固。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生态安全体系,先后发布了丽江宣言、腾冲纲领、版纳约定,在全国较早实施省级《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2—2030年)》,率先制定地方法规《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率先发布生物物种名录。全省划定生态保护红线11.8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国土面积的30.9%,其中,生物多样性重要区域占红线面积的55.2%。建成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累计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地362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正在从愿景变为现实。


六、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2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6个,建成省级生态文明州(市)和省级生态文明县(市、区)22个。创建云南省生态文明教育基地35个,为弘扬生态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奠定了坚实基础。


七是生态环境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积极探索生态环境监督体制机制创新,系统集成改革举措,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走深走实。着力破解环评审批条块分割、周期较长等难题,走活环评审批一盘棋;统筹谋划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现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一张图;厘清压实问题整改责任,构建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一张表;健全生态环境高效治理机制,织密全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一张网。


八、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省委、省政府先后印发《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措施,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增加到39个。累计完成146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构建起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四梁八柱”。建立生态转移支付制度,“十三五”期间争取到生态转移支付资金227.98亿元,年均递增20.3%。强化“一张蓝图管控”,编制完成“三线一单”。


十年来,围绕努力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思想认识程度之深,污染治理力度之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深度之广,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水清岸绿、鱼翔浅底成为云南的“标配”,蓝天白云、空气清新成为云南的“标识”,青山常绿、良田沃土成为云南的“标签”。推进全省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历史进程中,也探索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功做法和宝贵经验。


第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云南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论述,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云南见行动”,把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重要指示批示坚定不移地落到实处。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发展经济是为了民生,保护生态环境同样也是为了民生”。这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鲜明体现和生动实践,必须铭记于心、外化于行,坚守好“生态环境质量只能变好不能变差”的底线,努力守护好云南的蓝天白云、绿水青山。


第三,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我们坚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的生态环境保护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第四,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最大职责、支持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是最大任务的“双重定位”,坚决落实省委“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要求,践行“三个工作法”,推行一系列改革举措,实现行政审批的高效化、执法监管的柔性化、政务服务的规范化,着力打造“云南效率”“云南服务”“云南诚信”。



成绩只属于过去,经验来之不易,谱写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仍需砥砺前行!我们深知,生态环境是云南最重要的优势、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们将扛牢扛实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政治责任,系统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深耕绿色发展沃土,培育绿色发展动能,擦亮绿色发展名片,用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谢谢大家!






新华网记者:

请问,最近国家、省出台了系列帮助企业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生态环境部门作为重要的要素保障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谢谢。



           "李国墅: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聚焦守护好蓝天碧水净土保护好生态环境是最大职责、支持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是最大任务的“双重定位”,把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多措并举强化环评要素保障。


一是开展环评审批“大会战”。全厅抽调业务骨干30多人集中办公,拉条挂账,倒排工期,落实责任,每月列入“大会战”审批任务清单,项目全部按时保质完成。


二是实行“并联审批”“附条件审批”。在坚守生态保护红线、法律法规底线、产业政策控制线的前提下,实行“容缺+承诺+附条件”审批,滇中引水二期配套工程等一批重大投资项目得到有效推进。


三是推行“五个一”精准服务。一个重点园区召开一次厅长现场办公会,一个重点项目明确一名责任人,一个重点行业建立一个专班保障,1个州(市)建立一个项目清单,一个时期优化一套环评措施,提供从环评文件编制到审批的全过程服务。今年上半年,开展环评“一对一服务”2100人次。


四是实施“授权委托”“单项下放”审查。减少审批层级、缩短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能。目前,所有省级开发区规划环评均已授权委托州(市)开展审查,对部分州(市)重大项目实行单项下放。


总之,我们多管齐下、多措并举,走活了全省环评审批上下联动、部门协作“一盘棋”。今年1-7月,全省共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1433项,预期投资5000亿元;全省共备案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5303个,预期投资7420亿元。省级审批建设项目环评文件36项,预期投资2489亿元,审批时限压缩至法定时限的40%,有力推动了全省重大项目落地开工。


回答完毕,谢谢!



中国网记者:

我们知道,一直以来云南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请具体介绍一下云南在推动生态环境治理能力提升方面具体做了哪些工作。谢谢。



        "李国墅

谢谢记者朋友的提问。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践行新发展理念,创新方法抓落实、改进作风抓治理、攻坚克难抓提升,基本形成了“四个一”和“两个新”的工作局面。


“四个一”,即:


一是实施“授权委托”“单项委托”“项目委托”,着力破解环评审批条块分割、周期较长等难题,走活全省环评审批一盘棋。这方面工作开展情况在刚才回答关于要素保障方面的问题时已经做了详细的介绍。


二是统筹谋划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实现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任务一张图。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将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全范围的重点、难点以图表形式展现,实行挂图作战、对表推进。制定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规划、“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文件,明确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工程,系统构建“十四五”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任务总体框架。


三是厘清扛实问题整改责任,形成全省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一张表。制定省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实施办法,常态化组织开展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回头看”、专项督察、日常督察,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重大问题全程督办,视整改进展情况进行预警、通报、约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落地见效。


四是健全生态环境高效治理机制,织密全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一张网。开展生态环境联合执法大练兵大检查,建立“联合执法+同步整改+精准服务+环保普法”机制,重大环境风险一次查清、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一次整改、人民群众举报一次处理。与省高级人民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等9部门建立联席会议,开展联合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行动,让生态环境执法监管长出“钢牙”。


“两个新”,即:


一是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做到审批服务、执法监管、督察整改、指导帮扶、检查考核、识别干部“六个到一线”,主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展现生态环保铁军新形象。


二是坚持以“清廉云南”建设为抓手,实施“清源工程”,进一步鲜明导向激励,把全系统全领域的监督管理贯穿全过程,营造干事创业新环境。


回答完毕,谢谢!



更多内容请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查看

资料来源:云南省人民政府网


编辑 | 岳艳娇

审核 | 马冉奚

▼往期精彩回顾▼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巡察集中反馈会议
驻省生态环境厅纪检监察组沙万祥组长一行调研组到云南省生态环境厅政务服务窗口监督检查
云南省生态环境厅召开2022年庆祝“八一”建军节座谈会
求分享求收藏求点击求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